西班牙人自从殖民吕宋后线上十大实盘配资公司,和他们最早接触的明朝官员,是一位叫做“Omocon”的低级武官。
关于“Omocon”在吕宋的相关事迹,西班牙人留下了众多较为详细的记录,但其身份直到近代时候才被考证出来。
那就是来自大明福建方面的把总王望高。
王望高奉命追击大海盗林凤来到吕宋,在跟西班牙人会面后合兵进行围剿,他以明朝武官的身份为背书,直接在吕宋招募“番兵”五千。
给盘踞玳瑁港的海盗林凤进行了致命打击,然而不管是明朝资料还是西班牙资料,对于王望高招募番兵击败林凤的事。
却都进行了含糊其辞的表述。
那王望高是怎样千里追击林凤,并且几乎把林凤给全歼?其事迹又为何不被明朝和西班牙所重视呢?
1、追击林凤来到菲律宾
展开剩余90%在讲王望高的近似于“王玄策”的超神事迹前,咱们还是有必要向简述一下他的对手,被明军击败逃亡菲律宾的大海盗林凤。
从明朝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这段时间,广东和福建沿海是盛产海盗的地方,其中势力最庞大的有三位。
横行闽浙的漳、潮海盗曾一本,在被明朝多次招安和围剿之后,最终在明军和葡萄牙人的联合围剿下,被捕后枭首示众。
跟曾一本同时期的潮州海盗林道乾,在广东、福建乃至台澎海域横行,虽然被明军多次围剿和打压,但最终逃到暹罗成为土皇帝。
林凤成名稍晚于曾一本和林道乾,而且接手过曾一本等海盗的残部,关键还跟林道乾进行过兼并争锋,成为隆万年间闽粤海盗的扛把子。
由于林道乾和林凤几乎同时期,而且因为都姓林的缘故,所以都被明廷称为“林贼”。因此在明清很长一段时间里,哪怕就是他们活动的隆万年间,明廷上下也不能清晰分辨出他们。
关于林凤各种真假事迹的描述,往往都掺杂着林道乾的影子,甚至有时候远征吕宋的事,都被按在了林道乾的身上。
明朝资料关于林凤早年的记录并不多,相反西班牙人则记录有还算详细的经历,他在万历初年被明军大规模围剿。
所部在万历二年被迫从闽越退往台澎海域,一度前往还没大规模开发的台湾地区落脚,但还是被明军总兵胡守仁等追击。
林凤部在东番魍港被胡守仁部重创,被迫前往澎湖进行修整和商议逃窜去处,最后决定前往被西班牙占据的菲律宾落脚。
于是他率领大小船只62艘,陆上部队2000多人,水手2000多人,妇女儿童1500人,以及各种工匠、农人和其他技术人员,合计约5500人对菲律宾进行远征。
1574年(万历二年)11月的时候抵达吕宋,并且对马尼拉城发动两次大规模进攻,但是都被西班牙人凭借先进火器击退。
林凤损兵折将后放弃攻打马尼拉,率部前往距离马尼拉不远的玳瑁港,站稳脚跟后自立称王。
随后西班牙人联合土番对其进行长期围剿。
次年三月的时候,西班牙人的船只在吕宋外海,跟一艘明朝水师的战船遭遇,船上的主将就是明军把总王望高。
他是奉福建巡抚刘尧诲之命,跨海寻找出洋海盗林凤踪迹的。
“据原差过海哨官王望高等回寨呈称,望高等尊奉院道明文,督领林克顺、周英哨船二只出洋。至三月十二日到外翻吕宋国。”(《谕夷剿贼捷音疏》)
西班牙人在华人翻译“先生”(后考证为福建海澄人林必秀)的交涉下,知道了王望高前来吕宋的原因,以及想要彻底消灭林凤的要求。
于是双方就剿灭林凤的事达成合作。
2、王望高临时招募土番重创林凤
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之后,王望高就被西班牙人带去,会见了菲律宾总督拉维撤里,对围剿林凤的军情进行了磋商。
可以说王望高抵达吕宋几乎是单枪匹马,所带的水军部卒和侍从并不多,巡抚刘尧诲说他部下有两艘哨船,西班牙人的记录显示从始至终,王望高身边都只有一条战船。
所以其人数可想而知真是不多。
当然王望高的身为把总身份也不算尊贵,但毕竟是明朝方面派遣的将官,所以西班牙人对他的招待还算热情。
不过也别不拿豆包当干粮,在王望高离开福建出海之前,巡抚刘尧诲给予他了便宜行事的权利。
“选得浯屿水寨哨官王望高,素有胆略,谙识夷情……降发军令牌面,一应悬赏招谕事宜,备揭到臣。”(《谕夷剿贼捷音疏》)
虽然明朝关于王望高的资料是少之又少,但是通过刘尧诲对王望高的评价,可见他绝对不是庸俗无能之辈。
其实在王望高抵达吕宋之前,西班牙人已经出动250名士兵,外加2500名土著,对林凤盘踞的玳瑁港进行强攻。
虽然他们占据火力优势,但林凤对玳瑁港的城防修筑也很完善,所以西班牙人的强攻并没有奏效。
但也让林凤部损失了数百人。
随后就改成了长期围困,直到王望高的到来才终于破局,因为王望高要对林凤发起新一轮的进攻,而且对消灭林凤志在必得。
在王望高到来前,按照西班牙人自己的记录,他们对林凤部的打击并不大,至少林凤的主力还存在。
而且除了林凤原来携带的部众,他还胁迫一部分土著效忠自己,所以其部仍应该有三四千人之众。
西班牙人向王望高承诺,他们早晚会把林凤的尸首交给王望高,但王望高没那么多时间耗下去。
所以他凭借明朝将官的身份,外加福建巡抚刘尧诲给他的“军令牌面”,用明朝是吕宋宗主国的身份,强征了吕宋大小战船200多艘,以及吕宋土番兵5000多人。
“制置使刘尧诲,使使者王望高、周英等,往谕吕宋,招番兵五千人,袭(玳瑁)港内,焚凤舟几尽。”(《万历武功录·林凤传》)
关于王望高招募吕宋土兵,与林凤在玳瑁港内多场厮杀的事,明朝方面并没有详细记载,西班牙人则闭口不提王望高的战绩。
据巡抚刘尧诲的简略描述,王望高招呼土番兵对林凤的进攻,应该是用夜半偷袭加火攻的战术。
在林凤部陷入混乱后,他率领番兵分水陆两路进行夹击,重创了顽抗的林凤部海盗军。
“乘夜纵火,既焚荡其船只,又水陆夹攻,以破其徒众。”(《飞报追剿海寇大捷疏》)
最后打的林凤要逃没有船,想要固守却没有足够的下属,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。
王望高的进剿,最起码让林凤折损了两千人以上,等他顺利逃出玳瑁港时,手下男女已不足千人了。
可见王望高利用番兵对林凤部的作战,虽然没有把林凤彻底剿灭,但已经是重创其主力了。
3、王望高的战绩为何没有凸显出来?
上一个几乎单枪匹马,跑到别的政权借兵,然后消灭另一个敌国的人,是唐朝的神人王玄策。
王望高也是带着不多的部属,一条哨船跑到吕宋招募五千番兵,然后重创了盘踞玳瑁港的海盗林凤。
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明朝低配版的王玄策。
按说王望高的经历和战绩,在明朝来说算得上精彩绝伦了,但实际上明朝资料对王望高的记载,简直是少之又少。
我们只知道他叫王望高,是福建下辖的一个哨官把总,曾奉命去吕宋配合西班牙人进剿林凤,招募番兵重创了林凤。
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西班牙人对他的记录虽多,但是关于招募番兵进剿林凤的事,西班牙人却没有任何的记录,反而把林凤部的重创归功于自己。
甚至按照他们的说法,王望高回到福建复命的时候,把西班牙人的战功安在自己头上,窃取了西班牙人的战斗果实。
“神父回来告诉我(菲督桑德),王望高涂改由此取去的信……他必定是说,在他参加西班牙人作战之后,海贼林凤的船舰,都是靠他的力量焚毁的。”(《中华大帝国史》)
但其实无论是西班牙的菲督,还是经历此事的传教士,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记录,之所以选择无视并不承认王望高的战绩。
实际上跟王望高与菲督桑德的交恶有关。
因为在王望高重创林凤之后,并没有一直留在玳瑁港指挥作战,而是提前动身去福建找巡抚刘尧诲报捷。
刘尧诲随即派遣他第二次抵达吕宋,并且让他携带礼物送给菲督表示感谢,王望高把礼物送给了刚卸任的菲督拉维撤里。
就是之前接待王望高的人。
而此时菲督已经换成了桑德,而且他还是主张武力征服明朝的“旗手”,对明朝本身就带有偏见。
王望高有拒绝把礼物送给他,就导致他跟桑德交恶并引发嫉恨,所以他在自己的记录中极尽抹黑王望高。
其他人也只能按照桑德的意思记录。
而此前对林凤在吕宋的事迹,由于明朝方面缺乏足够的记载,只能以西班牙人的记载为主要参考,以至于王望高的战绩得不到展现。
而王望高之所以在明朝同样得不到重视,是因为虽然他重创了林凤主力,但并没有做好收尾工作,或者说辜负了巡抚刘尧诲的期望。
因为在他返回福建汇报时,再回到吕宋的时候就得到了晴天霹雳,林凤已经从玳瑁港突围出去了。
这让刘尧诲和朝廷都很失望,尤其是负责指挥对林凤作战的刘尧诲,已经上疏说这次保证干掉林凤了。
完事又让林凤给溜号了。
不过事后刘尧诲确实给王望高报功了:“巡抚福建佥都御史刘尧诲奏报:把总王望高等以吕宋夷兵,败贼林凤于海,焚舟斩级;凤溃围遁,复斩多级,并吕宋所赍贡文、方物以进。”(《明神宗实录》)
但万历皇帝或者是首辅张居正,只是轻飘飘给刘尧诲回复了三个字:“下所司。”(《明神宗实录》)
吕宋进贡的方物朝廷收下了,至于前面王望高重创林凤的战功,不出意外地被朝廷给忽视了。
至此除了西班牙人对他还有零星记载外,王望高彻底消失在了明朝的历史记录中线上十大实盘配资公司,他的后续经历我们无从得知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